來源:云上赤壁 時間:2023-05-08 09:50:03
赤壁融媒體記者 劉康
(資料圖片)
今年58歲的符金鋼,是赤壁市稅務局駐神山鎮(zhèn)蓮塘村的第一書記。駐村4年多來,他深入思考研究,找準工作“切入點”;充分走訪調查,抓住村民所思所盼的“關鍵點”;努力開展工作,以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為“落腳點”,壓實“三點”帶領蓮塘村135戶632名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摘帽,村集體收入由5萬元提升到25萬元以上,鄉(xiāng)村振興路越走越寬。
神山鎮(zhèn)蓮塘村地理環(huán)境獨特,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落后,沒有主導產業(yè),大部分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村中多數是留守老人和兒童。
赤壁市稅務局二級主任科員、蓮塘村駐村第一書記 符金鋼:“蓮塘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19年我剛來的時候,這里交通不便、沒有產業(yè),村集體經濟只有5萬元,村民對村里的前景,不抱什么希望?!?/p>
剛來蓮塘村時,符金鋼就下定決心要給村民窮根“松松土”,給窮鄉(xiāng)僻壤“換換面”。脫貧致富,產業(yè)先行,符金鋼帶領全村黨員干部,遍訪農戶,考察地貌,摸索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赤壁市稅務局二級主任科員、蓮塘村駐村第一書記 符金鋼:“村民的心愿是把撂荒的土地承包給村里經營,我立馬與村兩委商議,召開村民會議,征求村民意見,村民一致同意將土地流轉給村里經營。”
在征求了村民的意見后,符金鋼說干就干,結合掌握的村民主要種植作物、經濟收入來源等第一手資料,探索了“流轉+基地”經營模式,把村民荒廢的田地流轉到村,因地制宜興建產業(yè)基地,以務工、分紅、承包等方式,帶領村民拔窮根、共致富。目前,蓮塘村已建成130畝獼猴桃、藍莓、柑橘等水果基地,擴建了60畝吊瓜基地,基地總共可吸納40名村民務工,人均年增收近8000元,能增加村集體收入16萬元。
赤壁市稅務局二級主任科員、蓮塘村駐村第一書記 符金鋼:“今年我們村打算繼續(xù)擴大種植養(yǎng)殖業(yè),找相關部門協調,盤活閑置土地,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擴大農民收入…”
“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才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符金鋼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和村民的交流中,他認真記錄下村民的每一個“小訴求”、“小心愿”,并盡力幫忙實現。
村民 王六星:“符書記心里裝的全都是百姓,一心為人民服務,在我生病的時候,他第一時間捐款300余元,雪中送炭,在治療過程中,常常問我恢復得怎么樣,心里非常的感動?!?/p>
村民 聶鳳英:“符書記在我們村還是付出了挺多的,家門口這個路推輪椅不方便,他就幫忙修路,還介紹我在村里做事,保障我的基本生活。”
神山鎮(zhèn)蓮塘村黨支部書記 王雪山:“符書記有為民情懷,我們村有個村民王火龍,家里種植了蘿卜白菜,到了豐收的時候銷不出去,符書記想方設法,聯系市里的機關食堂,幫忙銷售。”
駐村四年多來,符金鋼已記不清自己為村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只知道村民有訴求自己就該去解決,他只有一個愿望,就是盡自己所能讓村民們都過上好日子。
赤壁市稅務局二級主任科員、蓮塘村駐村第一書記 符金鋼:“村民把我當作自己人,我也應該把村民當成家人,我將盡自己所能,努力把蓮塘村打造成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xiāng)村,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p>
在符金鋼的帶領下,蓮塘村集體產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鄉(xiāng)村服務功能日益完善,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從幫扶貧困到鄉(xiāng)村振興,從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到25萬元,蓮塘村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責編:周姿
標簽:
下一篇:最后一頁
朗特智能:5月5日獲融資買入2447.01萬元,占當日流入資金比例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