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国产10000部拍拍拍免费视频

理財圓桌大討論:利率下行 我們該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錢袋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3-06-14 21:11:30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近日,多家銀行下調通知存款、協(xié)定存款利率。此前,相關部門下發(fā)通知,要求自5月15日起對存款和協(xié)定存款利率進行調整。其中,國有銀行協(xié)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調幅度約為30BP,其他金融機構降幅約為50BP。對于通知存款利率,國有銀行不能超過基準利率10BP,其他銀行不能超過基準利率20BP。


(相關資料圖)

相關數據顯示,國有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經全線跌破3%,并且6月8日開始,活期下調了5個BP;兩年期下調到2.05%;三年期下調至2.45%;五年期更是從2.65下調到了2.5%。

低利率時代已經來臨,面對這新一輪的存款“降息潮”,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家庭開支和人生階段做科學的規(guī)劃和配置呢?

本期21理財私房課邀請了三位重磅嘉賓就該話題展開討論。三位嘉賓分別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博士, 北美精算師、平安新銀保產品策略負責人王瑞以及七分鐘理財創(chuàng)始人兼CEO羅元裳。

步入“2”時代 居民的生活和財富投資會否受到影響?

“降息潮下”我國理財市場已經步入“2”時代,利率下行趨勢是否有可能逆轉?利率的波動和居民的財富管理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芮萌表示,“從長期來看,利率走勢是確定向下,通過觀察發(fā)達國家的情況,可以發(fā)現這些國家十年期國債利率與勞動力人口占比,這兩條線幾乎是高度吻合的,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和人口老齡化,利率就會下降,甚至有的國家進入了負利率時代,所以今天我們進入“2時代”,我覺得還是很幸運的,有的國家已經進入了負利率時代?!?/p>

對于低利率時代居民的財富會否受到影響,芮萌認為這取決于個體的實際情況,對于把大部分錢存在銀行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但對于貸款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此外,對于資產配置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權益類資產的人來說,同樣是好消息,因為股票和無風險的利率之間通常是負相關的,隨著利率的下調,股票的價格就會上升。

羅元裳則表示,通過對用戶理財行為的分析,本來降低利率是想更好地促進經濟大家去消費,但實際情況其實是老百姓反而更緊張了,更加不敢花錢。包括理財產品打破剛兌,都讓大家儲蓄的欲望更加強烈。

她建議,在利率下行的時期,更應該做好資產配置,她將家庭資產比作球隊,“要有前鋒、后隊和守門員,前鋒的話就類似偏股基金,后衛(wèi)就是銀行理財,守門員就是保險,有這種沖鋒陷陣或者說高收益的基金再加上能鎖定一些長期回報的固定利率的保險,這樣相搭配的話,其實風險更低,保障效果更好?!?/p>

儲蓄、保險遇熱 確定性的收益更受歡迎

利率下行在一個較長周期內仍將是主流趨勢,但從近期的相關金融數據中看到,似乎大眾并沒有非常強的意愿去配置收益率較高的風險資產以提升自身的資產回報。

據央行數據,截至2023年2月末,我國儲蓄存款余額127.32萬億元,同比增長18.3%,增速創(chuàng)近十年來新高。雖然4月份開始隨著利率降低,存款數據有所減少,回流到其他投資渠道,但整體存款規(guī)模仍然處于高位。與之相對,統(tǒng)計數據顯示,5月以來新基金共發(fā)行81只,發(fā)行份額只有207.47億份,逼近八年半以來的月度最低點。保險方面卻全面回暖,1-4月保險行業(yè)保費達2.3萬億,同比增長9.8%,其中壽險同比增長11.8%,非銀分析師認為這樣的增速主要是出于對保險儲蓄的需求旺盛,疊加客戶對未來產品定價利率下調的擔憂。

面對這樣的現狀,芮萌對當前財富管理領域的儲蓄、基金和保險三類產品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三則信息背后的邏輯其實就是普通老百姓的風險厭惡情緒在增加。中國的傳統(tǒng)就是未雨綢繆,所以中國的老百姓喜歡儲蓄,是在全世界都是公認的,中國的儲蓄率在全球都是最高的。在利率下行,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大家未雨綢繆,多存點錢是正常的。

通常利率下降的時候,大家會偏向增加一點風險敞口來獲得更高的回報,但在中國反而公募基金發(fā)行的數量在下降。這可能是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中國的A股市場是一個散戶為主的市場,散戶會受到行為和情緒的影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追漲殺跌或者頻繁交易,因此在市場行情不好、凈值下跌以后,風險比較高的產品就不再受歡迎。在此背景下,就有一部分資金流去了第三個地方,那就是保險。

保險第一個特征就是期限長,且利率相對當下的銀行理財,都比較高,隨著剛性兌付被打破以后,寫在合約里確定的保險收益更具吸引力,基于這樣的宏觀因素影響,就產生了這樣的一個儲蓄增加、公募基金減少,保險增加的趨勢,這背后反映了老百姓趨利避害、風險厭惡情緒提升。

羅元裳表示,居民安全感低,所以儲蓄率高。理財又是反人性的,越跌越便宜越不敢買,反人性很難被克服,知難行易。但保險是順人性的,能夠明確未來會拿到什么樣的利益,而且寫在合同里去承諾確定性。

理財類的保險一般都是偏長期的產品,對于規(guī)避短期的風險、鎖定利率下行的風險,都是很有效的工具。

王瑞作為保險產品專家,他從保險產品的角度分析了當前保險產品受到歡迎的原因,他認為,首先保險產品在被設計的時候,更多的是從客戶的需求出發(fā),從當下的趨勢來看,客戶其實有兩方面的需求。第一,是客戶對于一些投資屬性的追求,比如長期的、確定的收益率,在存款利率下降包括基金各方面風險增加情況下,對這種無風險的長期確定收益的追求帶來了保險銷售的增長。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許多中國家庭在退休后社保不足以維持退休之前的生活水平。因此出現了一個要做養(yǎng)老補充的需求,也就是需要一筆長期的現金流。而保險里面有一些類別,如養(yǎng)老保險等,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保險的這種功能性。

怎樣配置家庭資產更科學?

當前市場上擁有種類繁多的投資產品和渠道,房產、存款、理財、保險、基金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作為普通投資者,怎樣的配置方式才是科學的?各類投資渠道和產品的核心特點是什么?應該從哪些維度去考慮或者規(guī)劃家庭資產的保值增值? 又是否有一些可以參考的模型或者工具呢?

芮萌建議每個家庭需要先做一個資產負債表,來對家庭的財務健康做一個初步的判斷,然后再做后續(xù)的規(guī)劃。根據不同的短、中、長期目標來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其中不同的目標需要匹配不同的收益率、流動性和安全性。而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也有不同的風險偏好。此外,要注重順勢而為,例如衰退的時候多配置點固收類資產,當復蘇的時候多配置點權益類資產,過熱的時候選擇大宗商品,滯脹的時候則多選擇一點現金。最后,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情,財富管理是逆人性,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專業(yè)的財富規(guī)劃師幫我們規(guī)劃。

羅元裳則給出了一個四象限的表格來幫助解決理財難題,她認為每個家庭或每個錢包都需要有四筆錢,第一筆錢就是備用金;第二筆錢是保險賬戶;第三筆錢是保值錢包;第四筆錢是增值錢包。

備用金賬戶放3—6個月基本月開銷,以保障萬一失業(yè)或者一些意外;保險錢包,從傳統(tǒng)意義上來講,其實就是發(fā)生大病意外的一些緊急的錢;保值錢包,以前的保值錢包大家放的都是銀行理財,現在保值錢包當中分紅型的保險、增額終身的保險的比例變多了;增值錢包,主要放偏股基金,需要根據每個人自己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而定。

當每個家庭把四個象限分清楚之后,根據每筆資金的目標收益率就能夠清晰地來做現金流規(guī)劃。

王瑞則針對底線思維的角度進行了展開,他認為投資需要有底線思維,當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家庭資產或者個人財富都需要有一個牢固的地基來保證基礎不被撼動,市場是波動的,但保險擁有底線,當波動來臨的時候,只要守住底線就可以繼續(xù)堅守。他認為家庭中每一筆錢都有不同的職責,而在做相關配置的時候,需要根據不同的角色來量身定制,并全程堅守底線思維。

養(yǎng)老金提前儲備是否有必要?

科學配置家庭資產,不僅是為家庭當前的短期開支做準備更是為了提升整個家庭未來的抗風險能力,尤其是當家庭成員步入老年,工作收入占比大幅下降之后,我們的家庭資產是否足以支撐一個幸福圓滿的老年生活呢?

根據統(tǒng)計局數據,至 2022 年末,中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達到 2.8 億,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19.8%;65 歲及以上人口 2.1 億,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 14.9%。據全國老齡辦預測,到 2033 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 4 億,占總人口的 1/4;2053 年達到峰值 4.87 億,占比超過總人口的 1/3。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較短,人口老齡化具有規(guī)模大、速度快的特點,與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面臨更大挑戰(zhàn)。為完善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yǎng)老保障體系,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個人養(yǎng)老金實施辦法》,允許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qū),已參加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或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勞動者開立個人養(yǎng)老金賬戶,以推動第三支柱養(yǎng)老體系建設。

面對嚴峻的養(yǎng)老形勢,王瑞表示,當前中國的養(yǎng)老問題是越來越凸顯,尤其在很多獨生子女結構的家庭中,許多子女不在身邊,父母養(yǎng)老需求激增。

而隨著養(yǎng)老條件越來越好,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預期未來人們的壽命還會進一步加長。長壽其實是現在養(yǎng)老里的一個核心風險點,也就是“人活著錢沒了”。

那么應該怎么應對呢?王瑞進一步表示,其實很多中國老百姓已經自己樸素地產生了一個方案,也就是存錢,只花利息,本金不動。以這種最常見的這種養(yǎng)老方式為例子來看,在當下利率下行的環(huán)境下,其實對老百姓提出了一個挑戰(zhàn)。同樣的存款能拿到的利息更少了,這可能導致未來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當養(yǎng)老越來越成為一個挑戰(zhàn)的時候,我們希望客戶及早去著手準備養(yǎng)老。

芮萌認為中國現在已經處在深度老齡化,可能十年以后會進入到超級老齡化,撫養(yǎng)比例在不斷下降,養(yǎng)老是非常嚴峻問題,同時人的壽命在增加。目前我國在三支柱養(yǎng)老體系中的個人養(yǎng)老部分是極低的,第二支柱企業(yè)年金(或職業(yè)年金)覆蓋人數有限,僅靠第一支柱養(yǎng)老的養(yǎng)老體系極不健康。因此需要第三支柱商業(yè)養(yǎng)老的補充,國家在去年也出臺了個人養(yǎng)老金的政策,希望通過制度的安排來鼓勵發(fā)展第三支柱。此外,芮萌還提到養(yǎng)老除了財務上的準備還需要服務上的準備,例如有很多的保險公司,在銷售保險產品的同時,也提供了退休以后的養(yǎng)老服務。

關于養(yǎng)老服務,王瑞提到,在養(yǎng)老體系打造方面,平安投入了很多精力以及資源,把整個養(yǎng)老分成做養(yǎng)老資產管理和養(yǎng)老服務提供兩塊內容。養(yǎng)老資產管理包括一攬子保險產品的解決方案,來管理好客戶的錢袋子。在養(yǎng)老生活服務方面,不僅為客戶提供居家養(yǎng)老全周期服務體系,也通過打造平安臻頤年高質量康養(yǎng)社區(qū),為客戶配備全天24小時全方位服務。在養(yǎng)老服務、康養(yǎng)服務,各方面衣食住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養(yǎng)老解決方案。

羅元裳則針對養(yǎng)老問題提出了“333法則”,她認為對于養(yǎng)老來說,第一個“3”是養(yǎng)老三大支柱,也就是上文提到了三支柱養(yǎng)老體系;第二個“3”是三個變量,也就是本金、收益率和時間,因為一個人財富的終值等于本金*(1+i),這個“i”是你的收益率,然后乘上N次方,這個N代表時間。三個變量中能決定誰,就著重做哪一塊;最后一個“3”則是三駕馬車,保險、銀行理財和基金,如果能真正把自己的金融產品,也就是這三駕馬車做好,養(yǎng)老一定會非常的舒適。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21理財私房課》

標簽:

精彩放送
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