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国产10000部拍拍拍免费视频

你知道兒歌的歷史嗎?

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時間:2020-06-08 14:50:21

“丟——丟——丟手絹“這首兒歌你一定很熟悉。小時候,你跟小伙伴們在院子里一邊唱這個,一邊玩丟手絹;長大后,你帶著你的孩子一邊唱這個兒歌,也一邊玩丟手絹。

兒歌,連接了你和孩子的童年。但,你知道兒歌的歷史嗎?

兒歌,以前稱為童謠。我國最早的童謠,是《列子》中記載的《康衢童謠》: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這是圣人堯在微服私尋的時候,聽到孩子們唱的。

 

細數(shù)下來,童謠距今有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在我國文學史上,能夠與它比“老資格”的,就只有《詩經(jīng)》中的某些篇章了。

古代的童謠,我們大多也都讀過。比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有些是教導孩童習字,有些是編列一些訓誡,讓孩子在傳唱之余,也能不知不覺記得待人處事應有的禮儀規(guī)范。

從漢代開始,童謠里才有了一些日常知識,和屬于兒童的生活紀實。漢書的《孔子家語辨證篇》中的《天降大雨》,就是一首講天氣預報的兒歌: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其有之,其應至矣。

商羊呢,是古代的一種鳥,那個時候的人們發(fā)現(xiàn),如果商羊用金雞獨立的樣子一邊叫一邊走,就是要下大雨。當時的孩子就學著商羊走路的樣子,邊玩邊唱這首歌。

 

在明代,北京風俗《抵京景物略》中收錄的一首《抽陀螺》: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發(fā)芽,打拔兒。這是當時最流行的一首童謠,用楊柳的變化記錄了孩子在四季玩的游戲。

 

童謠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們感興趣;三是講究押韻。這樣的特點,也直接延續(xù)到后來的兒歌上。

現(xiàn)存我國最早的兒歌專集,也誕生于明代。明代呂坤于1593年編成了《演小兒語》,收有包括河南、山西、山東、陜西等地流傳的46首兒歌。

民國時期,中國流行樂之父、捧紅王人美、周璇等歌星的音樂家黎錦暉,投身國語統(tǒng)一運動。他認為,讓孩子學國語的最好方式就是學唱歌。他寫了24首兒歌和12部兒童歌舞劇,成立表演團,還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份兒童讀物《小朋友》。

也許你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聽過他寫的這首兒歌: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禳c兒開開,我要進來。 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不回來,誰來也不開。

30年代中期開始,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減弱了許多,但《賣報歌》《讀書郎》以其各自獨立的藝術品格,延續(xù)著自己持久的藝術生命力。

《賣報歌》的背后,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這首歌的原型是一個名叫“小毛頭”的賣報女孩。

有一天她賣報的時候,被一群人撞倒在地,手上的報紙也都散落了。這時一個陌生的叔叔把她扶起來,還把弄臟的報紙都買走了,這個人就是著名作曲家聶耳。

聶耳根據(jù)小女孩的生活,創(chuàng)作了這首《賣報歌》。后來那位小姑娘真的一邊唱一邊賣,因為歌聲,她的生意也好了起來。

到了五十年代的新中國,兒歌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高峰。《讓我們蕩起雙槳》《小燕子》《丟手絹》《拔蘿卜》《春天在哪里》《一分錢》……這些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到現(xiàn)在還在流傳的兒歌,都充滿了互動性、趣味性。

80年代和90年代,兒歌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第二個高峰期,《采蘑菇的小姑娘》《種太陽》《世上只有媽媽好》《外婆的澎湖灣》《數(shù)鴨子》《藍精靈》……

與五六十年代相比,這些作品顯然融入了改革開放后特有的時代氣息。其中,《藍精靈》是八十年代第一首百分百中國原創(chuàng)的配套主題歌,還曾獲首屆全國少兒歌曲作品比賽銀獎。

除此之外,這個時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系列動畫主題歌,也成為了孩子們喜歡的兒歌之一?!逗谪埦L》《邋遢大王》《葫蘆娃》《舒克與貝塔》……這些兒歌,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直到今天,很多人提起這些兒歌還能哼出旋律。

2000年后,兒歌創(chuàng)作漸漸進入瓶頸和停滯。兒歌的主要來源是動畫片的主題曲:《喜羊羊灰太狼》的主題曲《別看我是一只羊》,《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同名主題曲,《哪吒傳奇》的主題曲《小哪吒》等等。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英語學習也逐漸開始普及,很多英文的兒歌也漸漸成為孩子英語啟蒙的工具。

比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到了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慢慢發(fā)生改變。身為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的我們,有了筆記本電腦、手機、IPAD等各種載體來獲取不同的信息。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特有的兒歌代表。兒歌,形成了一種傳承——那些經(jīng)典的兒歌,那些在我們記憶深處的兒歌,由我們再教給我們的孩子。

標簽: 兒歌 動畫片 啟蒙

精彩放送
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