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国产10000部拍拍拍免费视频

安大簡《詩經(jīng)》在文本流傳中的啟示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1-12-20 10:59:44

原標題:安大簡《詩經(jīng)》在文本流傳中的啟示

先秦古書因秦火焚之一炬,今天我們已經(jīng)很難窺見其真貌。但隨著簡帛古書的不斷發(fā)現(xiàn),我們試圖沿循這一線索,“尋找回來的世界”(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shù)源流》),以期更真實地復原古書。

安大簡《詩經(jīng)》就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簡帛古書之一,2015年初入藏安徽大學,編號從1到117,中間缺失編號為18、19、56、57、58、60-71、95、96、97號的20支簡,實際存簡97支。簡文內(nèi)容為《詩經(jīng)》國風部分,共存《詩》58篇(含殘篇)。安大簡《詩經(jīng)》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先秦《詩經(jīng)》抄本。雖然安大簡只是一個不完整的抄本,但其文本價值尤顯珍貴,在古書文本流傳方面給予我們的啟示頗多。

首先,簡本的抄寫形制有利于我們認識戰(zhàn)國時期古書流傳的概貌。簡本《詩經(jīng)》前后具有較統(tǒng)一的范式:于每一國風完畢后,加勾識符號,并注明國名、篇數(shù),如:“周南十又一”(簡20)、“侯六”(簡83),有的還在篇數(shù)后標明首篇詩的篇名,如:“甬九白舟”(簡99)、“魏九葛婁”(簡171)等。除周南、侯、鄘、魏四國風外,簡本未見另兩風的國名,其原因是這樣的:召南最后一簡殘斷;秦風的最后一支簡編號59,但秦風《權(quán)與》篇至此并未全部完結(jié),其后編號60至72的竹簡缺失。我們應該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測:召南和秦本來應都抄寫有國名,因竹簡殘缺而漏失。安大簡《詩經(jīng)》每篇詩都沒有書寫篇名,“但是,從《甬(墉)》標記首篇名為《白(柏)舟》、《魏》標記首篇名為《葛婁(屨)》,我們可以推測簡本各篇應該有篇名了,這些篇名與《毛詩》大概不會有很大差距?!保S德寬《略論新出戰(zhàn)國楚簡〈詩經(jīng)〉異文及其價值》)關(guān)于古書篇題的來源,程大昌曾說“蓋采詩者摘其首章要語,以識篇第,本無深義?!逼}的作用起初大概只是為了更好地分辨詩篇的次序,王國維進一步解釋“古人之著書作文,亦因事物之需要,而發(fā)乎不得不然,未有先命題,而強其情與意曲折以赴之者。故詩、書之篇名,皆后人所題?!本汀栋刂邸贰陡饘铡穬善钠麃砜?,此二字皆為首章的核心詞語,所以將其作為篇名。這與后代學者總結(jié)的古書篇名規(guī)律完全相符,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安大簡抄本所參照的底本已具有相當穩(wěn)定的性質(zhì)。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大簡并沒有在所有國名后加篇名,這大概存在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因書手的隨意性所致;也有可能書手所習得的底本就如此。這一現(xiàn)象或許與文本的口頭傳播有關(guān)聯(lián)。無論如何,簡本每風后“風名+篇數(shù)”“風名+篇數(shù)+首篇篇名”固定的說明格式,足以說明簡本《詩經(jīng)》的底本是經(jīng)過專人整理的本子。

其次,簡本《詩經(jīng)》文本內(nèi)容極為豐富,其中保留了很多詞匯的早期形態(tài),對于理解古注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毛傳是漢人訓釋《詩經(jīng)》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后人理解《詩經(jīng)》的重要參考文獻?!墩倌稀じ嵫颉菲拔呶?,退食自公”,毛傳:“委蛇,行可從跡也?!薄靶锌蓮嫩E也”究竟如何理解呢?孔穎達疏:“動而有法,可使人蹤跡而效之。”孔疏之所以對這句話加以解釋,大概是到唐代“行可從跡也”這五個字已經(jīng)不為人所理解了,所以孔穎達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做了更詳細的闡釋?!拔摺币辉~,在簡本《詩經(jīng)》中寫作“蟡它”,二字皆表示蛇一類的爬行動物,《玉篇》:“蟡,形似蛇?!薄八保玖x是蛇。眾所周知,蛇是“爬行動物,身體圓而細長,有鱗,無四肢,以肋骨自由伸縮而行?!保ā稘h語大字典》)蛇用自己的身體伏在地上爬行,自然會在地面上留下痕跡,當然就可以跟蹤其行跡?!靶锌蓮嫩E也”本指蛇緊貼地面行走,可以跟蹤其行跡的意思,在詩中表示人的行走姿勢??资栌谩皠佣蟹ā焙汀靶е眮黻U發(fā),從詞意的內(nèi)涵和詩意本身來看都不太貼切,稍有求之過深之嫌?!陡嵫颉芬辉姽踩?,結(jié)尾皆以“委蛇委蛇”來描摹“退食自公”時的行姿,一唱三嘆,回環(huán)反復。鄭箋將“委蛇”釋為“委曲自得之貌”,與毛傳所釋相差甚遠。細細品味毛傳的這五個字,我們的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一位穿著樸素的大夫餓著肚子拖著疲憊的步伐從公門處往家走,并無一絲悠閑自得之意。這樣的理解與毛詩序所論之詩旨完全吻合,毛《序》:“《羔羊》,《鵲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jié)儉正直,德如《羔羊》也。”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白描技藝之高超,寥寥數(shù)句,簡單勾勒出大夫的服飾材質(zhì)和行走姿態(tài),一位節(jié)儉正直的大夫形象便躍然紙上??偠灾且驗樽鳛椤拔摺币辉~早期形態(tài)“蟡它”的出現(xiàn),在毛傳和毛《序》的啟發(fā)下我們才得以更準確地理解《羔羊》一詩。

再者,簡本《詩經(jīng)》的抄寫豐富了我們對早期文本中符號、標記的認識。經(jīng)統(tǒng)計,簡本符號和標記主要包括章節(jié)號、句讀號、重文號、合文號、省略標記和區(qū)別標記。因《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特殊表達方式導致了簡本高頻使用重文符號:《碩鼠》“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簡本寫作“適彼樂=國=”,重文符號表示重復了兩次,這種用作多次重復的重文符號又見于清華簡《耆夜》,“藥=脂=酉=”讀作“《樂樂旨酒》:樂樂旨酒”,“明=上=帝=”讀作“《明明上帝》:明明上帝”。漢代的學者們已不知曉《碩鼠》此句的書寫情況,誤認為“適彼”也應看作重文,《韓詩外傳》即引作“適彼樂國,適彼樂國”。目前這類重文僅見于詩歌文本,一方面是受到“四言”形式的制約,讀者不會讀錯;另一方面這種抄寫形式已經(jīng)約定俗成,流行甚廣。這同時也反映出戰(zhàn)國時楚人對《詩》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

但后來的文本流傳并非如抄手想象得那么簡單,古書在傳抄過程中出現(xiàn)的訛誤有相當一部分是因誤識重文符號所致。通過對比簡本《詩經(jīng)》和《毛詩》,誤識重文符號可分為兩種情況:或?qū)⒅匚腁BAB式讀作AABB式,《羔羊》“委蛇委蛇”和《君子偕老》“委委佗佗”,簡本均寫作“蟡=它=”,于省吾先生將《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句改讀為“逶迤逶迤”(于省吾《澤螺居詩經(jīng)新證》),現(xiàn)在看來是非常正確的。或誤將其他標記看作重文符號:《君子偕老》“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簡本寫作“(見圖一)亓易也”?!埃ㄒ妶D一)”應是一個從“石”“斯”聲的形聲字,可看作“玼”的異體。右下“=”應是“斯”形的省略標記,但在文本流傳中被誤認為合文符號,為保持前后句式的整齊,又加上語氣詞“兮”,造出“玼兮玼兮”句。兩相對比,真可謂“面目全非”,都是符號惹的禍!另外,區(qū)別標記的使用也是簡本書寫的一大特色。抄手會用一些簡單的筆畫來區(qū)別同一個字在語言中的不同用法,比如左下角有一短橫的“隹”在簡本中表示“誰”這個詞;而表示“維”等詞時,直接用“隹”字來表示。這一短橫就屬于區(qū)別標記。

總之,安大簡《詩經(jīng)》作為《詩經(jīng)》的早期文本,在文本形制、文字和符號等諸多方面都蘊藏著很多珍貴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更系統(tǒng)地認識古書流傳,從而認清古書的原貌。

(作者:程燕,系安徽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滕勝霖,系安徽大學漢字發(fā)展與應用研究中心博士生)

標簽: 詩經(jīng) 安大簡 簡本 文本 古書 符號 委蛇

精彩放送
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