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2021-11-02 05:58:24
原標題:上博陶瓷展講述中歐文化交流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鄒雅婷
10月28日,由上海博物館與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合作,匯聚7個國家13家知名博物館及收藏機構力量的“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開幕。據(jù)介紹,這是疫情發(fā)生以來國際博物館界參與地區(qū)最廣、參展規(guī)格極高的展覽項目,通過206件(組)中外陶瓷與油畫作品,講述早期全球化過程中的中歐貿易與文化交流。
16世紀開始,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與成熟,中歐貿易、交流日漸頻繁,瓷器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商品之一,源源不斷地輸入歐美地區(qū)。遠渡重洋的中國瓷器不僅見證了明清時期中國與歐洲的貿易發(fā)展,也記錄了設計、技術與觀念的交流,是中西文化對話的載體。
明青花纏枝牡丹紋執(zhí)壺。上海博物館供圖
展覽分為三個篇章。“中西交通”篇通過珍貴的歐洲訂制瓷器串聯(lián)起早期中西貿易史,以外銷瓷器面貌的變遷展現(xiàn)16至18世紀中歐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時,通過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海域的7艘沉船材料,反映東西航線與交通網(wǎng)絡的拓展變遷。
“中西交融”篇重點展示中國瓷器如何融入歐洲人的生活以及對歐洲時尚風潮的影響。通過當時的油畫作品,可以看到瓷器在西方的使用情境。一件件極富創(chuàng)意的歐洲加彩、鑲嵌及室內陳設瓷器,體現(xiàn)了中西審美的碰撞與交融。
“中西交匯”篇精選越南、日本、中東、葡萄牙、荷蘭、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模仿中國的瓷器產品,通過組合比對來呈現(xiàn)制瓷技術的交流互鑒,揭示中國技藝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展廳里,一件來自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的青花纏枝牡丹紋執(zhí)壺格外吸引人。壺身如玉壺春瓶,長流,扁帶形柄,器身以蘇麻離青繪變形蓮瓣、靈芝、纏枝牡丹等。這是典型的永樂官窯產品,由景德鎮(zhèn)御器廠生產。明永樂、宣德時期,鄭和船隊攜帶大量官窯瓷器下西洋,作為禮物贈予外邦,這件青花執(zhí)壺即是其中之一。1547年,弗朗索瓦·德·菲梅勒男爵將它攜至法國。當時,他作為法王亨利二世的臨時外交使節(jié)前往君士坦丁堡,覲見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一世。作為外交禮物,這件青花執(zhí)壺曾經見證了中國與中東的交往,又再次經外交使節(jié)之手,聯(lián)結中東與歐洲。
來自大英博物館的釉里紅加彩劍士獅子圖瓶是一件中西合璧的精品。此瓶為清康熙年間景德鎮(zhèn)窯瓷器,腹部以釉里紅繪獅子3只,以青花點睛,余皆留白。這樣的裝飾在歐洲人看來可能略顯素淡,于是,荷蘭的瓷器經銷商便請彩繪師在瓶身添加紋飾。彩繪師在獅子之間添加身著粉紫色短袍的男子3人,作揮劍砍獅狀,隙地填以花樹,其配色、題材、構圖及繪畫風格皆模仿日本柿右衛(wèi)門式樣。瓶口、脛部又依康熙五彩的紋樣和配色加繪蕉葉、花卉。東西方三個國家的文化元素在同一件瓷器上交匯,整體風格融合天衣無縫,極為精彩。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此次展覽的主題是早期全球化中的東西匯融,而展覽本身則是全球博物館力量的匯融。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見證物的收藏與展示機構,理應站在文化交往的前沿,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
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2022年1月16日。
學生八字劉海怎么剪(學生八字劉海怎么剪教程):環(huán)球今亮點
先在額前取一縷頭發(fā),量不要太多,不然剪出來的劉海特別厚重。然后把這縷頭發(fā)修剪至眉毛...
薩莫吉爾尼(關于薩莫吉爾尼的簡介)
大家好,薩莫吉爾尼,關于薩莫吉爾尼的簡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
新西蘭央行加息50個基點至5.25%
新西蘭央行4月5日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5 25%,以抑制高通脹。這是該行自2021...
當前快播:電解液“龍頭”一季度凈利潤或“腰斬”
3月28日,電解液“龍頭”新宙邦(300037 SZ)發(fā)布了2022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xiàn)...
烹調雞蛋常犯哪些錯誤?雞蛋正確的烹飪方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