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4-11 08:45:53
南米北面是我國的主食格局,北方人對于面食的喜愛是深刻在骨子里的。一碗爽滑的面條,夾起一筷子送入口中咀嚼之間面香四溢,無需過多的配菜就能果腹。
在北方,面食可謂是遍地開花,尤其是陜西省和山西省是當仁不讓的“吃面專業(yè)戶”,尤其是陜西的面名氣更大,傳播范圍更廣,如臊子面,biangbiang面、油潑面等享譽天下,而山西比較知名的似乎只有一個刀削面。但在2007年,中國烹飪協(xié)會考察認定組卻認定了山西省是“中國面食之鄉(xiāng)”(可百度百科詳情),這個稱號可不是面食的名氣大就可以獲得的,要有不少的“硬性要求”才行,一起來了解一下山西人與面食的不解之緣吧!
一、山西面食原料種類繁多
俗話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山西的面食歷史就長達兩千年之久。
根據(jù)史料記載,東漢年間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面食。其主要原料小麥原本是生長在西亞一帶,后來經(jīng)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從此小麥在西北地區(qū)和黃河流域一帶“安家落戶”。
山西地處于黃河中游,除了汾河兩岸基本都為山區(qū),外加受季風性大陸性氣候的影響,氣候環(huán)境常有“十年九旱”的說法,這樣的環(huán)境對農作物要求就比較高了,所以山西的主產(chǎn)農作物大部分比較耐旱,南部以種植小麥為主、中部和東南部地區(qū)則以種植高粱、玉米、谷子等雜糧為主,北部便以種植蕎麥、莜麥和各種豆類為主,至此三晉大地也就成為了世界上生長雜糧品種最全的地方。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山西人自家的糧食種類齊全,做面食的原料也就并不只拘泥于小麥,像高粱、蕎麥、玉米、黃米、綠豆等等都是山西人做各種面食的原料。高粱面做成面魚、蕎麥面做成饸烙、莜麥面蒸成的栲栳栳......山西人經(jīng)常食用的粗糧面食就高達五六十種,任誰看了都會眼花繚亂。
再看看陜西的面食基本都是以小麥為原料,雜糧面食不多,這一點和山西相比,制作面食的原料就遜色一些。
二、山西的面食品種較多、烹飪手法多樣
山西的面食能形成一種文化,說明其背后必然有實力作為支撐,山西人對于發(fā)明面食這件事是樂此不疲的,據(jù)統(tǒng)計目前山西人最常制作食用的面食種類就有近300種,而陜西面食則大約有50種左右。僅僅是這個數(shù)字對比就足以說明山西為什么會在2007年,被中國烹飪協(xié)會考察認定組認定并授予了“中國面食之鄉(xiāng)”的稱號。
山西人對“面食”下足了功夫,僅僅在入鍋之前就有著數(shù)不清的制作方法,山西人制作的面食工具更是能刷新你的世界觀。剪刀到了山西不再是生活用品而是廚具,一把剪刀就能剪出一碗碗似魚的面條。吃飯的筷子用來戳面、剔面,利用杠桿原理專門制作出的漏床壓面、抿面,把擦菜的板子也能用來擦面,用一把彎刀削出了一碗名聞天下的刀削面,還有鑷子、梳子、木棍、各種刀具,都是山西人用來做面的“正經(jīng)工具”。
即使不借助任何工具,也影響不了山西人做面吃面的“進度條”,拉面、扯面是基本功,揪面、搓面、掐面、捻面、扭面、捏面、撅面等十八般武藝都是信手拈來,山西人算是把面給玩明白了!
再來看看山西人將各種面食烹熟的方法,蒸、炒、煎、炸、煮、烤、燴、煨、貼、攤等烹飪手段是樣樣精通,做熟了之后,那又是面臨著種種選擇,澆頭、菜碼和小料又是數(shù)不清的搭配,澆頭可以是炸醬、鹵子、或是燉好的肉湯,菜碼又包括了各種山珍海味、時蔬野菜等,小料則是山西陳醋、辣椒油、芝麻醬、韭花等等。江湖中流傳的關于山西“一樣面百樣做,一樣面百樣吃”的說法可一點都不虛假。
也正是山西的面食種類太過繁多,對面的制作手法要求高,想開一家山西面館,沒一位手藝高超的山西面食師傅坐鎮(zhèn)可謂是寸步難行,而且這山西面食做起來費時費力,不像陜西制做的工序也會相對容易,這也是為什么陜西面館能輕松的遍及大江南北,而山西面館卻不行。
三、山西全省都以面食為主
面條對于山西人來說,就像火鍋之于重慶人、煲湯之于廣東人、燒烤之于東北人,是朋友、伴侶、更是親人,嗜“面”如命說的就是山西人,一日三餐里必須要安排一頓面,即使一天三頓面也吃不膩,畢竟人家可是擁有近300種的面食可選擇,輕輕松松一個月不重樣,但若是沒有一碗可口的山西面他們真的會崩潰。
山西人為何這么喜歡吃面,可能還是要說回山西的環(huán)境,高緯度的山區(qū)和氣候,放眼望去能種植大米的地方屈指可數(shù),到了漫長的冬季,又干又寒,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新鮮的蔬菜更是十分難得,為了飽腹只能吃自家產(chǎn)的這些五谷雜糧,一代又一代都是這么吃著長大的,山西人的胃也就只能用山西面來滿足了。
反觀陜西,陜西關中地區(qū)的面食最為出名,有名的biangbiang面、臊子面等都是出自關中地區(qū),而陜北臨靠山西,其中有很多人就是山西人遷過去的,山西人也自然的把山西面帶了過去,很多陜北的特色面食都有山西面食的縮影。
連享譽中外的陜西岐山掛面最初也是起源山西,當時是一對山西稷山縣的兄弟去岐山做起了掛面生意,起名“順天成”,至今岐山掛面還在延用這一老字號。
再說陜南,陜南與川渝、湖北接壤,飲食習慣也多受影響,米面都吃,而且陜南的漢中盛產(chǎn)的大米也頗有名氣,陜西的特色小吃涼皮所用的主料,都由小麥改用成大米做成了米皮,所以對于陜西來說面食并不是唯一選擇,不像山西全省人民都堅定的以面食為主,畢竟山西人的命一般都是面給續(xù)的。
山西能獲得“面食之鄉(xiāng)”的稱號絕對是有理有據(jù)的,大家有機會可以多到山西走走,去嘗嘗小巧可愛的貓耳朵面,去試試名字奇怪的莜面栲栳栳,去要上一份柳林碗托等等,當然在山西有朋友是最好的,到他家去拜訪順便嘗上一碗最地道的山西面,那才不虧!
——老井說——
山西面食論及影響力確實不如陜西,面食種類雖多,但很多卻遠遠不如隔壁兄弟的油潑面、biangbiang面、臊子面、涼皮肉夾饃知名。這么多年過去大家還是只知道山西的一個刀削面,即使山西面館開到了全國各地,一張豐富的面食菜單擺在消費者的眼前,也讓人無從下手選擇,最后還是點了一碗刀削面或是打鹵面,山西應該向陜西學習,先從各種面食中選出優(yōu)秀代表,多加宣傳、推廣至大眾的眼前,一步步的把山西面食推向更高處,讓全國人民都能說上一句:“山西面食不僅好吃,樣式還多,不愧是面食之鄉(xiāng)”。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標簽:
學生八字劉海怎么剪(學生八字劉海怎么剪教程):環(huán)球今亮點
先在額前取一縷頭發(fā),量不要太多,不然剪出來的劉海特別厚重。然后把這縷頭發(fā)修剪至眉毛...
薩莫吉爾尼(關于薩莫吉爾尼的簡介)
大家好,薩莫吉爾尼,關于薩莫吉爾尼的簡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
新西蘭央行加息50個基點至5.25%
新西蘭央行4月5日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5 25%,以抑制高通脹。這是該行自2021...
當前快播:電解液“龍頭”一季度凈利潤或“腰斬”
3月28日,電解液“龍頭”新宙邦(300037 SZ)發(fā)布了2022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xiàn)...
烹調雞蛋常犯哪些錯誤?雞蛋正確的烹飪方法有什么